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古隆中风景名胜区

    信息发布者:清平乐
    2016-10-28 10:45:24    来源:阳旅游网   转载

    ◆ 景区简介

    襄阳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

    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17岁随叔父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现在的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在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区和襄阳、南漳谷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主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

    ◆ 景点图片

    ◆ 景区导游图

    ◆ 景区周边交通

    市内乘坐512路公交车到达终点站

    ◆ 游览提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认为“山河处处令人陶醉,游览归来硕果累累”;有人则认为“匆匆去,急急归,游来游去只有累”。从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来看,旅游也有决窍,旅游也要讲究些方法。

      “看”

      一是在游览前要千方百计地找到有关景点介绍或导游材料,对准备去的景点、古迹文物及路线等尽可能多了解一些。不读有关材料光靠想象得如何如何美,这样,只能助长期望值的增高,实地一看会感到失望和扫兴。

      二是在观看各景点时,对你感兴趣的景致、文物要仔细看、用心看,从而悟出一些更深刻的东西。通过看,可使你的游览情绪越发高涨。

      “听”

      不管在哪个景点,你都要注意聆听导游人员的讲解。因为你看到的毕竟是表面的东西,而典故或有关传说会更使景点变得趣味无穷。

      “记”

      一是把所见所闻和游览感受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那些景致和景点的妙章绝句、警世之言光念念是记不牢的。久而积累,这是一笔财富,日后翻来,还会记忆犹新。

      二是用相机把值得纪念的地方拍下来,过后看看录像或相片,颇有旧地重游之感。

      掌握好旅游方法的“看、听、记”,就一定能使你的旅游开心充实,大有收获。

    ◆ 门票价格及开放时间

    全价票:75/ 

    半价票:37/

    免票人群:现役军人、70岁以上老人、1.2M以下儿童、残疾人士、新闻记者(凭有效证件在免票窗口换取免票)

    ◆ 管理服务机构及咨询投诉电话

    投诉电话:0710-3590293

     

    ◆ 导游简介

     

    ◆ 景点视频

    ◆ 景点典故

    神机妙算救子孙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司马懿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司马懿,司马懿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司马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司马懿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小虹桥的传说

     

     黄承彦,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
          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襄阳耆旧记》
          黄承彦乃沔南名士,高爽开列,其女嫁予诸葛亮为妻。刘备二顾茅庐时遇到过他。传说夷陵之战后,陆逊被困于鱼腹浦八阵图,在黄承彦指引下才得以出阵。         传说黄承彦是个天下闻名的大学问家。只因奸臣搅乱了朝纲,他上书议政遭到通缉,不得不带着独生女儿黄月英到山林避难。这一天,来到孤山野外,遇见了群狼,走投无路。恰好诸葛亮拾柴禾经过这里,见到这情景,迅速点燃了柴禾,吓跑了群狼,救下黄家父女,请他们到家中落脚。
      黄承彦父女死里逢生,赶忙谢过诸葛亮救命之恩。他看到诸葛亮虽然英俊少年,却是一副樵夫打扮。黄承彦知道当今朝纲混乱,奸贼当道,一般人家过日子都很艰难,硬添两口人吃喝,他家那能经得住,便上前婉言谢绝。
      “救命之恩我父女永世不忘,如今过日子都有难处,我们再给你家添麻烦,实在是过意不去啊!”
      诸葛亮家中确实上有老母,下有幼弟,从无隔夜粮。他亲眼看到面前老弱孤女天涯流落,一边洒着同情的泪水,一边寻思如何搭救这落难的父女。他首先想到要使这父女放宽心跟他一道回家去,便微微一笑,说:“老伯和小妹尽管放心,我们那里虽说不是大村落,可光我家屋场下面就有一座十亩大的桥,能容千足穿心过,桥东面有一百二十四眼井,桥西头还有五百庙,怎么没有糊口的地方呢?”
      黄承彦看着女儿饿得大风都吹得倒,心里想到这小伙子住的地方桥那么大,井和庙那么多,人烟一定很稠密,讨点吃的肯定会有着落,就随诸葛亮来到隆中。
      一行三人走到隆中小桥。诸葛亮用手一指,对黄承彦说;“老伯,那上面的茅庐就是我的家,快请进去歇息吧!”
      黄承彦听说到了诸葛亮的家门口,抬头一望,只见一垄黄土岗上仅有几间茅房,脚下也只有一座小桥,潺潺溪流,哪有什么十亩大的桥。他停住脚步,左右远望,天上除了悠悠的白云,地下除了摇曳的庄稼,哪里有什么一百二十四眼井和五百庙啊!他被弄迷糊了,赶忙问:“这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诸葛亮一笑,说,“老伯,这里正是我家屋场。您老朝桥两头看,那东头不是有一百二十四眼井,西头不是有五百庙嘛!”黄承彦以为自己饿花了眼,没看清楚,忙叫黄月英仔细看看。
      黄月英朝桥东头一看,只见一棵大柏树下有一眼六角井,每—个角压了两块大石头,每块石头上有绳子磨的双眼。她眨了眨眼,忙对父亲说:“这就是一百二十四眼井。”
      黄承彦近前一看,是眼六角井,忙说:“小女子不识数,一眼六角井,怎么说成是一百二十四眼井了。”只听黄月英咯咯一笑,用手上下一指,说:“一棵大柏树下有眼六角井,六角井上有十二块大石头,每块石头上有两个眼,加起来不就是一百二十四眼井嘛!”
      黄承彦一想,女儿说得在理,又见诸葛亮脸上会心的笑容,顿时恍然大悟。忙回头望桥西,五棵古柏树立在小小土地庙前,不也可以称为五柏庙么?再看看眼下的小桥,一头是木头,一头是石头,合在一块儿不正是石木搭(十亩大)的桥么?来往行人不断在上面走动,岂止是千足穿心过啊?想到这里,黄承彦觉得诸葛亮不仅勤劳善良,还很聪明机智,打心眼里喜欢。于是,打消了远走异地的念头,决定要把满腹经论传授给他,就带着女儿住进了诸葛亮的家。
      诸葛亮见黄月英心眼儿灵,一见面就有了好感,在一块儿生活的日子久了,黄承彦看到诸葛亮在自己的精心指点下,学业进步很快,又跟自己的女儿情投意合,想亲自提媒成全他们百年之好,可又不好意思启齿,只好把这种想法藏在心底。
      转眼到了中秋节,诸葛亮约了崔州平、徐元直等几位好友,一同到隆中来陪黄家父女赏月饮酒。谁知却没见黄承彦上席,诸葛亮便来到书房相请。待他走上前去,只见黄承彦紧锁双眉,运腕挥毫,作画写字。近前一看,黄承彦的笔下一座小桥落在纸的下方,上边空出一大片空白,题上的那个“桥”字,木字旁又被圈去,诸葛亮仔细一琢磨,不觉双颊飞红,便又不动声色地跑了出来。
      崔州平、徐元直摸不着头脑,好奇地进书房看个究竟。当他们看到那字画,品味再三,不禁相视大笑,便拥着黄承彦,拿上那幅字画回到席间,顺手添了几只喜鹊。诸葛亮见后,口称泰山,对着黄承彦倒身下拜。
      黄承彦猛一惊:“你怎么知道我要选你作翁婿呢?”
      诸葛亮说:“儿女终生事,父母心中挂。先生画一桥而留下大空白,将‘桥’字去木便作‘乔’,分明是为女儿亲自择婿,只是差喜鹊搭桥了,真亏得我俩知心朋友明白心迹,添上了喜鹊,这不就三好合一好了?只是晚生才疏学浅,还望泰山多多指教。”
      那崔州平、徐元直站在一旁,也连声说道;“如蒙先生不弃,我们愿为黄小姐和诸葛君当红娘搭鹊桥。”
      黄承彦见诸葛亮睹字画而明心迹,几位朋友也同他一样才智过人,成全了自己早想成全的好事,喜不自禁,连忙口呼贤婿,把诸葛亮搀扶起来,举杯和众人开怀畅饮到月至中天。
      后来,黄月英立桥数井和诸葛亮观画而拜泰山的趣事传到一些文人那里,他们咏诗作文,说那小桥是他俩联姻的彩虹。久而久之,人们就管这座小桥叫小虹桥。

     


    诸葛亮与武当山
    常山龙
     

    诸葛亮,三国时人,出生于琅邪国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14岁时,他姐弟三人随叔父诸葛玄到了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市),不久,又随叔父到了襄阳投奔刘表。叔父逝世后,诸葛亮姐弟三人就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一个叫隆中的地方,置了田产定居下来。
       诸葛亮天资超凡,居于隆中之卧龙岗,躬耕之余,博览诸子百家,显示出很高的知识才华。据《诸葛亮集》载,诸葛亮当时曾结交过许多荆洲名士,谦恭请教,知识愈加广博。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他在襄阳一带传授道业,收有很多门徒。
       据《仙鉴》记载,司马徽因见诸葛亮有经世之才,便向他说:“以你的才华,应当再访名师,充实你的学问。汝南灵山萼公玖熟谙政治、军事之雄韬大略,我常常向他请教,他的知识我们永远也学不完,你可以向他虚心求之。”诸葛亮很高兴,就随司马徽拜萼玖为师。
        诸葛亮在萼玖处住有一年,萼玖却什么也不教,但诸葛亮仍旧恭恭敬敬奉侍老师,直到萼玖认定诸葛亮确实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时,终于将《三才秘篆》、《兵法阵图》、《孤虚相旺》诸书一一传授给他。这些书有道学的,有天文气象的,有兵法的,大多是诸葛亮以前未曾涉及到的学问,这使他受益颇大。
        数月之后,萼玖见他已能领会到所授著作的奥妙,就向他推荐说:“南郡有个武当山,此山有七十二峰,三十二岩,二十四涧,风景奇异,该山天柱峰、紫宵峰为最高,这两峰之间隐修的道家高人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北极教主,精于《琅书》、《玉册》、《灵符》等六甲秘文及五行道法。你在我这里学的主要是兵法,而未精学道术,这深显不够,长此下去会落入偏激的左道之流,所以,我将带你拜北极教主为师,再深研道法。”
        于是,诸葛亮随萼玖便上了武当山。
        北极教主收诸葛亮为徒后,也对他进行了一番考验,每日令他砍柴担水,食以黄精。这样住了很久,见其果有诚心,方授之以道术。然后令其下山行世。这以后,诸葛亮也曾再访萼玖及北极教主,但终无所获,于是,继续隐耕隆中。
        司马徽因知诸葛亮大器已成,所以后来刘备向司马徽访问世事时,司马徽向他首先推荐的治世人才就是诸葛亮。这以后就发生了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拜为蜀相,终于显示出政治、军事天才的一系列动人经历。
        按,后人考隆中、卧龙岗,似有南阳、襄阳之争。据《诸葛亮集》“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所记,当以今襄阳为确。原因有二:一,襄阳当时归南阳郡所辖,当有南阳之称;二,襄阳接壤今之宜城县,宜城有地名曰邓林,其名久远,三国事可能以邓林名邓县,隆中归此邓县所辖极有可能。
        又按,道家者流有出世、住世、隐修、治世之不同,汉之张子房、三国时诸葛亮可谓住世、治世一派之代表。从诸葛亮一生的事迹来看,他于萼玖和北极教主处学得的道门学问很多,其中广博及政治、军事、天文、历法、医药、符篆等等,这在他辅助刘备打天下的生涯中,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他唯一未能学得到的就是神仙炼养之术,使他终未得享天年而病逝。或许这也是他道门师长看他是个治世的料子,且有治世的抱负,因而因材施教的结果吧。

    不吃豆腐不喝酒

     提起诸葛亮,一般人都知道他能掐会算,料事如神,是个大能人,却不知道他也曾被一笔小账难倒过,以至他指天发誓,终生不喝酒,也不吃豆腐。  诸葛亮在襄阳隆中隐居时,常常自比“管仲、乐毅”,抱负不凡。有一天,他在抱膝亭上读书有些累了,便夹着书,信步下山散散步。到了山下,见一位老汉坐在一棵大树下,面前歇着一副担子。诸葛亮上前一看,一头是桶白净水嫩的豆腐,一头是坛醇香诱人的高梁酒。这时,诸葛亮觉得肚子饿了,便上前躬身施礼道:“老人家,这豆腐和酒可是卖的?”
      老汉一边站起来拱手还礼,一边笑着答道;“正是,正是。既然是诸葛先生想要,那就不用破费了。”
      诸葛亮一听,连忙笑着摇头说:“那怎么行?你这小本生意,也够辛苦的了!我岂能白吃?”
      老汉见诸葛亮只是摇头,便说,“那就这样吧,我有笔小账,请先生帮我算算。如算出来了,这豆腐和酒就权当谢礼。”
      诸葛亮这才含笑点头,请老汉说出那笔小账来。老汉拱拱手,说道:“我想请教先生:一斤豆子能打多少豆腐?一斤高梁能酿多少酒?”诸葛亮一听,忍不住笑了,以为这问题很简单,可是略一思考,却感到有些棘手,再过细一想,便觉得为难了!为什么?因为,诸葛亮长这么大,虽说吃过不少豆腐,喝过多次酒,却从来没有磨过豆腐、酿过酒,不知道这笔小账应该如何去算。他挟着书本,迈着方步儿,踱来踱去,搜肠刮肚,用尽心思,还是算不出来,只好走上前,红着脸躬身对老汉说道:“惭愧!我实在算不出来。老人家一定知道,晚生倒要向您讨教了!”
      老汉捋着胡须,呵呵笑道:“其实这笔小账并不难算。用豆子打豆腐,水多豆腐就嫩,一称就显重,水少豆腐就老,一称就显轻,这叫‘豆打豆腐无定数’。高梁蒸酒就不同啦!高梁放在桶里蒸,桶上有锅,锅上结水气,水气变成酒,一斤高梁能蒸一斤多酒,这叫做‘高梁蒸酒有加头’。先生没有干过这事,所以就算不出来,这就是‘事非经过不知情’。象诸葛先生都这样,旁人就更不用说了。”
      诸葛亮听后,不禁连连点头,高兴地说:“承蒙老人家指教,使我受益不小,请您受我一拜!”说着,就躬身下拜。老汉赶紧拉住他,指着豆腐和高梁酒说道:“你虽然没有算出这笔小账,但这一拜,我可经当不起。我把这酒与豆腐送与你,就算我给你的见面礼吧!”诸葛亮听了,连连摇手,满脸愧色地说道:“我怎么还敢要您的豆腐和酒呢?为了记住今天的教训,警戒自己的弱点,老天在上,我打这以后,一辈子也不吃豆腐、不喝酒了!”
      从此后,诸葛亮活到老,学到老,谨慎了一辈子。凡是看见他人吃豆腐、喝酒,就暗暗自勉,不可自以为是。

    棋盘石和烂泥子沟的传说

     

    棋盘石和烂泥子沟的传说明清之季,泥咀观音寺的一位老汉租种了隆中武侯祠在观音寺的一份土地。一年夏收后,老汉赶着毛驴,驮着麦子给武侯祠道人送租去,在回来的时候,天已很热,人困驴乏。这时只见两个人在乐山上的树阴下边吃桃子吃下棋。送租的老汉正想歇一会儿,就把毛驴栓在山沟里的一棵树阴下,他就坐在下棋的老汉旁边,边歇边看下棋。老汉也略知棋艺,越看越入迷,不知不觉将下棋老汉吃过的桃核拣起来放在嘴里吸吮,他这样一吮,竟不知饥渴了。等两人把棋下完,老汉才想起来该回家了,于是就去牵他的驴子,这时只见拴驴子的树长得又粗又大了,树下剩下一堆驴子骨头,老汉很纳闷,只得回家。老汉一进家门发现家里人他全部不认识了,家里的人也不认识他了。原来下棋那两人是神仙,老汉在树阴下看棋时竟已过了几十年。此时他的儿子已经死了,孙子也老了,重孙子都成家有后了。老汉去送租的时候,孙子还没出世,当然不认识他了。而老汉吃了神仙扔下的仙桃核所以容貌没变。农民都是很纯朴的,他说是这家的主人,这家的老少和邻居、乡亲都不认识他,这就很难了。不管怎么说,他的孙子和邻居乡亲也曾听说这家祖上送租到诸葛庙一去不返的事,已经几十年了,不可能是目前这个人的模样,但最后还是留他住下。晚上闲着没事,他的孙子就讲起日子过得艰难,过去的土地被当地大户霸占了等一些情况。送租老汉说,你怎么不把地契拿出来到官府上告。他的孙子说,不知道有什么地契,更不知道哪里有多少地。老汉就叫他的重孙子搬来梯子,靠在墙上说,你上去,在从上至下的第几块砖墙缝里放着我们家的地契,把它拿出来到县衙告状去,他的重孙子按他说的地方果然拿到了地契。老汉拿到地契到县衙告状,后由县里作主,归还了他家的土地。此事,家人和乡里无不惊奇。送租老头吃了两位神仙的仙桃,也成了神仙,因此这个故事又叫仙人送稞,在隆中一带流传很广。现在隆中的乐山上还保留两位神仙下棋的棋盘和象征棋子的小石头数十个。送稞老头拴驴子的山沟也就更名为烂驴子沟了.


    马褂地

     

    马褂地在隆中的大旗山脚下,有一块只长草,不长树,形如马褂的土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诸葛亮迹逸山林,见此水草丰盛,放牧之心勃发,于是赶马至此。诸葛亮将马褂衣脱了,平放在这个地方,仰卧在马褂衣上。时值盛夏,诸葛亮卧在这里,林风习习,倒很安逸。那马啃食了这里的幼树,从此以后,这块地就只长草不长树了。诸葛亮的马褂衣曾放在这里,把地气压了,蚊虫也从此不涉这块土地。即便是炎夏潮湿阴暗的夜晚,在这里睡觉也没有蚊虫叮咬。这块地形如马褂,故名马褂地。

     ◆ 电子地图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