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谭学田的家乡情结:垫江有事,凡召必回

    信息发布者:清平乐
    2016-12-13 08:18:07   转载

    谭学田

    ■人物

    谭学田,1968年出生在垫江县澄溪镇高兴村,15岁外出打工。现任垫江县驻昆明市商会常务副会长、云南省昆明市江北建筑公司董事长。

    ■声音

    垫江有事,凡召必回,这个承诺是一辈子的。

    ■对话

    重庆晨报:在外打拼有何感想?想家吗?

    谭学田:很想!能够为家乡父老尽一点绵薄之力,也算是了了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重庆晨报:对于家乡重庆有何印象?

    谭学田:无论走到哪里,都记得我是垫江人!这么多年在外打拼我心里牵挂的却全是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这是我心里永远无法抹去的印记,也是不能忘记的永远支撑着我前行的力量。

    重庆晨报:如今功成名就,打算如何回报家乡?

    谭学田:2009年我回家修路、2010年我为“5·6特大风雹暴雨灾害”捐款、为高兴村的发展出钱出力。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和反哺家乡对我的恩情。

    在昆明,在垫江,许多人都知道谭学田。他在昆明成就了自己的建筑梦想,他的公司打造了颇多优秀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而他的一句话:无论我身在何方,身处何地,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是垫江的儿子,更是让家乡父老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15岁离家打工 揣35块钱闯荡昆明

    “我1968年出生在垫江县澄溪镇高兴村,家中有几个兄弟姐妹,生活颇为困难。我的父亲常年生病,仅靠母亲支撑家庭并养育我们几个孩子。”说到自己的童年,谭学田略有苦涩。

    谭学田说:“1983年我父亲离开了人世,常年治病又让家里欠下了2600元的债,在80年代上千元可以说是一笔巨债。还在读初中的我被迫辍学,虽然很喜欢读书但是没办法,家里实在太穷了。我当时觉得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为母亲分忧解难。记得那年我15岁,背着行囊,拿着在亲戚那里借的35元钱,踏上了去昆明的路。

    “到昆明后,我选择去工地打零工,因为工地管饭,有一个栖身地,还可以挣到一些工钱,可以寄给家里还债。在建筑工地里我什么活儿都抢着干,只要是挣钱的活儿,我都毫不犹豫地去做。那时一天能够挣8毛到1块2,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很知足,能养活自己就觉得够了。”

    选定建筑行业 进入大学深��

    谭学田说:“在昆明呆了2年多,我靠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还清了家里所欠的债务,得到了建筑公司负责人的认可,我就向公司负责人毛遂自荐,主动要求做公司管理工作并得到了公司的信任。就这样,我进入了公司管理层,那时我冲劲十足,自己暗下决定,要从事建筑行业并干出成绩来。

    “建筑行业是个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领域,于是,我去云南理工大学深造,学习建筑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那时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晚上还要上4个小时的课,其余空闲时间,也要看书学知识。同时,周末还要参加公司推荐的民营公司中层管理专题培训班……

    “1988年,我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桶金——1600元。这是我承包的第一笔单项劳务的报酬。领到钱的那一天,我兴奋不已,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建筑行业呆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从容面对危机 做大做强公司

    谭学田说:“公司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我平时关注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同国家政策接轨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这个习惯帮助公司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2008年,公司发展态势一路向好,但我觉得国内建筑业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所以决定让公司暂停一下工程,观察一下形势再作打算。当时公司大部分人都反对,觉得我的决定没有依据。最后我还是在管理高层例会上力排众议顺利落实了暂停计划。

    “后来,我这一决定使得公司顶住了金融风暴的影响,让公司在逆境中逐渐发展壮大,让公司在昆明的建筑业有了一席之地。

    “多年来,我总算在昆明建筑行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功建设了多个工程,公司也多次获得‘优秀建筑企业’和‘双文明先进集体’等荣誉。”本报记者吴黎帆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